张建文 1970年出生于山东沾化。作品散见于《中国文学》《中华文学》《中国诗》《中国风》《山东青年作家》《滨州日报》《澳洲彩虹鹦》等国内外报刊上,著有诗集《鸡鸣声声》。
生长的树
严寒的冬日终于远去了
一棵树沐浴在暖暖的春光里
它苏醒了,伸伸瘦瘦的身子
展展稀疏的枝桠
此刻
它是多么简洁而单纯
天气越来越热
一股奇异的力量开始在体内挣扎
一个芽艰难地钻出来
紧接着 无数的芽也跟着钻出来
芽在迅速生长
很快就变成了
新的枝和叶
无数的枝和叶
在生长,生长
就这样
一棵树渐渐丰满起来
丰满的枝叶繁密而幽深
仿佛有了许多的心事和秘密
[倩理赏析]这首写的是生命的力量,是成长的向上的力量,是希望和憧憬的力量。严寒已过,春天来了,树开始舒展身子,沐浴在暖暖的春光里。这里一个简洁而单纯的的原始生机。接着供芽,生出新叶,新枝,渐渐地枝叶茂繁起来,幽深起来。我觉得诗人张建文写的不止是一棵树,恰恰是你是我是他。生命的颂诗难免流于形式和空洞,而张建文先生借春来的一棵树为对象,做为载体,很细腻,很形象,很生动地呈现了生命向上生长的精神。仿佛有了许多的心事和秘密,我们知道有心事和秘密的只有人,在这里,树和人已经对接。
马福江 回族,曾用笔名有网名帮孔子曰,胡马、蝗虫等。著有电子诗集《胡马诗集》。作品在《南方作家》、《世界华文诗刊》发表。现居宁夏银川贺兰县,有志站平讲台,因此取笔名为“帮孔子曰”,文学创作也多言校园唯美。
桑杏熟了
食堂前的老槐树还在开最后的花
宿舍楼前的月季也才开的开心
而六号楼前的桑杏
却已经熟了
原来
高三忽略了的
高一还在等机会
出去踏踏的春季
已经被初中孩子吃在了嘴里
青春色的桑杏树
将绿色的苦涩的果簇
照顾成紫色的甜美的一串串
这就是青春的果子
还小的时候没有味道
慢慢的会酸涩
最后一下子甜美的不能自己
于是
一颗颗刷刷落下
紫色满地,欢笑满地
[倩理赏析]马福江先生是个对生活点滴都品在心的人,才会有暇关注到老槐树还在开最后的花,月季也才开的开心,而桑杏熟了。
接着诗人马福江从酸酸甜甜的杏果里品出了人生的况味:甜美的不能自己,刷刷落下,紫色满地,欢笑满地。
人生恰如桑杏,从起初的苦涩到甜美的一串,到熟透得刷刷落下,这也正是生命的过程,是人生的过程。
马贵生
笔名,竹间;本科毕业,现从事事业单位工作。初中开始写诗,喜欢诗歌创作和其他文学作品。十年来一直践行自己的诗歌情节,并笔耕不断,大学期间完成个人诗集《天涯》。目前,正着手创作新诗集《渡》。代表作品《永恒的太阳》《灰色的雨》《失眠到老》《默写童年》。?
一个安静的灵魂?
一个安静的灵魂
在安静地书写一个春天
和一个丰满的女人
那么安静地
如同书写一个朝代肥沃的历史
诸多的情节
在一页页的空白中
刻满或明或暗的记忆
一些人生中走了的日子
和留下的消息
在这个春天悄悄撑破大地
争夺阳光
如果不是她高跟鞋的底部
传出大地碎裂的声响
这个世界永远都不会有物质
和爱情燃烧的火焰
从此
世界也不再安静
[倩理赏析]这是首情诗,一个安静的人在安静地书写他心中的春天,他心中的春天主人是一个丰满的女人。
写相识到相知到相爱的情节,写人生中分离的日子,和留下的音信,写到这个春天,阳光美好,佳期有定。
她高跟鞋的底部,踩响的声音,把他从入神中惊醒。
诗人马贵生先生把场爱情写得如此静好,恰如回首,她在灯火阑珊处。
秦静 笔名 素意有竹。1976年10月 生。少年学诗,青年成诗,中年变风格。
参禅
古人太高了
我从平常处读懂了
一点儿
古人太清了
我站在水里
明白了
一些
原来我也有企及不了的
高度
[倩理赏析]平常心是道,盖日常生活中所具有之根本心,见于平常之喝茶、吃饭、搬柴、运水处,皆与道为一体。平常心,指行、住、坐、卧等为真实之禅。无造作、无是非、无取舍、无断常、无凡无圣。
唐·刘禹锡《答饶州元使君》:“置水之清必励,则人知敬。”
诗人秦静女士于平常处悟平常心,置已于水里,方明古人之水者,欲吾清也。
企及不了的何止秦静女士一人,我读此诗亦自惭不及古人万一。
郭 静 宁夏隆德人。诗歌发表于《朔方》《诗潮》《草原》《中西诗歌》《星星》诗刊等多种刊物。出版诗集《侧面》《归零》。
颠 沛
黑夜降下的一瞬
波光在抖动
失群的鱼垂死在岸上
仿佛完成了一项庄严的仪式
仓促的秋天,心照不宣的叶子
奔赴命运的墓床
灰烬里的余温
带着盛宴后的颓废或慵懒
风吹着荒凉,在秩序之外
那些野花狐媚的样子
让一潭死水 心旌荡漾
我小心地活着
避开了石头的冷漠
却被秘密的草茎绊倒
在水与火的纠缠中,煎熬自己
多年以后
你会看到闪电伏在草尖的样子
忧伤而妥协
一如美丽,一触即碎
[倩理赏析]这首诗是生命与命运的咏叹,是诗人郭静女士对于人生流离与苦难的思索。失群的鱼垂死在岸上,秋天,心照不宣的叶子奔赴命运的墓床。我们不难看出,鱼还是叶子都在企图摆脱自身苦难命运,却始终还是在苦难里沦陷。野花其实实也不在秩序之外,就像诗人言避开了石头的冷漠。生命的磨难,困顿,是水与火的纠缠。生命的脆弱一如闪电伏在草尖,忧伤,认命,美丽,始终脱不了一触即碎。
马恒举 1977年生,甘肃会宁人。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,先后在《世界汉语文学》《文学艺术家》《白银日报》《齐鲁诗歌》《会宁文化》《桃花山》等刊物发表诗歌百余首,入选《中国诗歌大观365人诗选》《经典短诗当代方阵》等年选。
父亲
如血般殷红的残阳下
父亲佝偻着瘦弱的腰板
拉着破旧而沉重的木架子车
前面套着耷拉着脑袋的黑毛驴
沿山梁缓缓的向上挪
去拉山顶上的最后一趟麦子
父亲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
犹如一支时空隧道中发出的箭
射向光阴的深处
[倩理赏析]写父亲的诗很多,马恒举先生这一首短短九行,选取的角度是父亲拉着黑毛驴去拉回山顶最后一趟麦子的劳动截片。
写人物要写活,不是靠的自以为是的喊叫,,马恒举先生懂这个道理,他从不去片面诉说父亲如何辛劳,如何任劳任怨,他只是剪下父亲如何去拉最后一趟麦子,这就是诗人的聪明之处。
然后,再描出夕阳下父亲长长的影子,与诗开头佝偻着瘦弱的腰板,缓缓的向上挪,形成映照。
犹如一支时空隧道中发出的箭,射向光阴的深处。父亲这一生把自己当成一支箭,射了出去。
陈建平 男,70后,江西乐安人。作品散见于《贵州文学》《关雎爱情诗刊》《中国诗人阵线》《参花》、《中国诗》《齐鲁诗歌》《华夏诗刊》《长江诗歌》《诗选刊》《诗导刊》等报刊,有作品入选《新世纪诗选》、《2014中国诗歌选》、《当代精美短诗百首赏析》等选本。
秋又来
心事,不由言说,透过盛夏
交给了风
往事,越来越远
我们隔着满树的紫薇
谈论季节的
更替
蟋蟀,还在欢块地鸣响
而第一片落叶
在我们的对视间
悄然落下
八月,立秋,秋又来
一个梦,推开了
蓝天的黎明
[倩理赏析]写秋的诗古往今来难以计数,每逄秋来总怅然,而陈建平的《秋又来》却不局限于此。
提到秋,总是会让人想到季节更替,人生如叶落。就像光阴悄悄地在我们的对视间,无声地远去。
诗人也不例外,这是人类共同的感觉和知悟。但陈建平先生却说,一个梦,推开了蓝天的黎明,却把人们总寂寥悲愁的秋推开一扇希冀之窗。
商野 本名李运帮,又名李运邦。80后诗人,中共党员。祖籍河南?商丘——庄子故里人,现居于贵阳?花溪河畔,并在西部省直单位谋职。
学习、工作之余,主要以创作诗歌旁及其他体裁,兼事评论。不时有拙作,于不同级别的报纸、杂志和网络上“露脸”。同时,发表论文十多篇,已有诗文选集:《生命在平原与高原之间的暗燃》(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版)。
在纸上,我把一颗蓖麻怀想
夏季,草鱼偷窥杂草繁盛的
河岸。一头黑奶牛,调皮的农娃子, 蚂蚱正在花生地里,这时
没人瞧见
一棵蓖麻倔强成长
多次遥想放牧的童年
满河岸茂盛的蓖麻林
蚂蚁虫儿们挡雨遮凉
故地 我几度重游
把童年的蓖麻林寻访
邂逅这仅有的一棵蓖麻
在暴风雨中, 无力地来回摇荡
我没白石老人的
生花妙笔, 画不出蓖麻家族的不朽时光,只好在这薄纸上
用我略显拙劣的言语,涂画 ,素描——像怀念
一场久远的爱情
[倩理赏析]怀想一颗蓖麻,其实是怀想放牧的童年,怀想记忆里的故乡,人啊,都走在回乡的路上。
商野先生文笔细腻,草鱼,杂草,黑奶牛,放牛娃,蚂蚱,花生地,托出一棵蓖麻倔强成长,托出一颗怀想的心。
没有妙笔,那就当成一场久远的爱情,让我看到拙劣也能生花。
李建国 笔名李剑,在企业担任工程技术管理工作。喜欢古典文学及现代优秀诗歌,欣赏现实主义风格,质朴的文风。有作品入选《诗导刊》《中国诗选刊》《新诗歌》《中国诗歌月刊》《野鸟诗刊》《新国风诗刊》《诗人与红高粱》等刊物,获得过红高粱笔会铜奖及银奖、新诗歌奖银奖。
兰亭逸事
:
公元353年,42位相邀客宾
群贤毕至,会稽山阴之兰亭
饮酒赋诗,曲水流觞
魏晋风度,玄学思想,相与共鸣
王羲之应邀,书写雅会盛景
天下第一行书,因此凌空而生
“兰亭序”抒写,生活憧憬,天下大同,道德信仰
境界风流,相与辉映
景幽、事雅,文妙,书绝,
一序,三碑,十一景
道不完古韵
鹅池鹅白,墨池水墨,尽说风情
康熙题“兰亭”碑文,乾隆赋诗吟咏
惜哉!文失其踪,殉乎太宗山陵*,又逢碑毁,“兰”字缺尾,“亭”字失头,或许,阴晴圆缺,凄美残成,从此,赋予兰亭圣景,余韵无穷
[倩理赏析]兰亭序千古奇文,王羲之行书交相辉映。景幽、事雅,文妙,书绝,一序,三碑,十一景,留多少咏叹。
然文失其踪,“兰”字缺尾,“亭”字失头,而诗人却言:阴晴圆缺,凄美残成。
李建国先生由序到字,而概观阴晴自然,圆缺天道,始信残缺之美乃至美。
蒋波 笔名:海延,男,85后,四川广安岳池县人,曾担任四川省作协《作家文汇》(现已更名为《四川作家》)报特邀编辑暨青少年文学导师,内蒙古文苑报刊社签约作家,中国业余作家联谊协会农工部部长,自由撰稿人。
点燃一支香烟
不是因为无聊
我才点燃一支香烟
点燃一支香烟
我就有了独特表达的方式
我可以永远的定格在那里
让你看一看我原来的姿势
你还可以透过烟雾
品尝我满腹的心事
点燃一支香烟
我还想给你某种启迪
在这个不太冷的冬季
为什么没有风也没有雨
点燃一支香烟
那是因为今夜无眠
我又突然想起了你
[倩理赏析]男人对香烟素有独钟,虽不全是,但大抵如是。不关无聊,不关愁绪。
诗人蒋波点燃一支香烟,盖因是烟雾弥漫恰好掩住心事,摁住记忆里的某种姿势,一种个人的独特的方式。
透过烟雾看往昔,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启迪,在这个不太冷的冬天,因了它无风也无雨。
点燃一支香烟,原来所有的姿态,心事,都只是因为突然想起了你。
评论